铅球是世界田径赛场上的传统项目。铅球很重很圆,是一个表面光滑的金属球。在男子比赛中,铅球直径必须在110-130毫米之间,女子则在95-125毫米之间。
2021年8月1日,中国选手巩立姣以20米53的成绩夺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
在远古时期,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水平原始低下的生产力,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延续下去,不仅要跑得快,或迅速跳越障碍去追捕各种动物,或逃避猛兽的伤害,而且还要学会利用工具把石头、梭镖鱼叉等投得又远又准,以便击中猎物而获得食物。
奴隶制时期,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掷重石已成为重要的作战方法。为了提高各自的战斗力,掷重石就被当作重要的训练手段。古希腊时期,曾一度流传着投掷石块的比赛,并将此作为选拔大力士的重要标准。相传,在公元1150年左右,希腊雅典举行过一次规模宏大、声势浩大的掷重圆石比赛。根据规定,大力士们把圆石高高举起投向远方,以投掷距离的远近来决定优劣胜负。这可说是铅球运动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1340年,欧洲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炮兵用的是发射药炮。炮弹是用铁铸成的,样子像个圆球。一个炮弹的重量是16磅,合7.257公斤。为了使得炮手作战时装填炮弹熟练、迅速、敏捷,以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希腊人就在日常训练中让士兵用同炮弹重量大小相当的石头练习,并进行比赛。后来又用废弃的铅制炮弹代替石头进行模拟训练,这才是现代铅球的直接起源。
再之后,这一训练从部队流入民间,慢慢地变成了投掷铅球的游戏,并且很快得以传播,成为广受群众欢迎的体育竞赛项目。
1896年,铅球成为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投掷比赛正式项目。
1948年,1908年伦敦奥运会将女子铅球列为比赛项目。
1952年,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帕里·奥布莱恩以17.41米成绩破奥运纪录并获第1名,这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在奥运会史上首次成功运用。
1954年,帕里·奥布莱恩先后以18.23米、18.42米、18.43米、18.44米、18.54米5次刷新世界纪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此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20世纪70年代,巴雷什尼科夫发明旋转推铅球技术,由于旋转后难以控制身体平衡,只有极少数运动员使用。
中国历史
1932年,中国开始使用世界统一重量的铅球。
1949年后,中国铅球运动发展较快,辽宁省选手郑仁强六破全国纪录,成绩达到14.58米;随后解放军选手贺永宪18次改写全国纪录,将成绩提高到17.30米;1986年,辽宁运动员马永丰第一次突破18米,随后他连续8次改写自己创造的纪录,达到19.78米,创造了当时的亚洲和全国纪录。
应抽签决定运动员试掷顺序。
运动员超过8人,应允许每人试掷3次,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掷3次,试掷顺序与前3次试掷后的排名相反。如果在第3次试掷结束后出现第8名成绩相等,按规则第146条3处理。当比赛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掷6次。
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可在比赛场地练习试掷,练习组应按抽签排定的顺序进行,并始终处于裁判员的监督之下。
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持器械练习,无论持器械与否,均不得使用投掷或落地区以内地面练习投掷。
应从投掷圈内将铅球推出。运动员必须从静止姿势开始试掷。允许运动员触及铁圈和抵趾板的内侧。
应用单手从肩部将铅球推出。当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试掷时,铅球应抵住或靠近颈部或下颌,在推球过程中持球手不得降到此部位以下。不得将铅球置于肩轴线后方。
不允许使用任何装置对投掷时的运动员进行任何帮助,例如使用带子将两个或更多的手指捆在一起。除了开放性损伤需要包扎以外,不得在手上使用绷带或胶布。不允许使用手套。为了能更好地持握铅球,运动员可使用某种适宜物质,但仅限于双手。为了防止手腕受伤,运动员可在手腕处缠绕绷带。为防止脊柱受伤,运动员可系一条皮带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的带子。不允许运动员向圈内或鞋底喷洒任何物质。
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投掷后,如果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圈外地面,或触及铁圈和抵趾板上面,或以不符合规定的方式将铅球推出,均判为一次投掷失败。
如果在投掷中未违反上述规定,运动员可中止已开始的投掷,可将器械放在圈内或圈外,在遵守本条第12款的前提下,可以离开投掷圈,然后返回圈内从静止姿势重新开始投掷。注:本款中允许的所有行为应包括在规则第142条4中规定的一次投掷的时限之内。
铅球必须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试掷方为有效。
每次有效试掷后,应立即测量成绩。从铅球落地痕迹的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
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投掷圈时首先触及的铁圈上沿或圈外地面必须完全在圈外白线的后面,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圆心。
应以每名运动员最好的一次投掷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掷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
铅球投掷圈结构:投掷圈应用铁、钢板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其上沿应与圈外地面齐平。圈内地面应用混凝土、沥青或其他坚硬而不滑的材料修建。圈内地面应保持水平,低于铁圈上沿14~26毫米。也可使用符合上述规定的活动投掷圈。
规格: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米(士5毫米)。铁圈边沿至少应厚6毫米,漆成白色。
从金属圈顶两侧向外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至少为75厘米的白线。此线可以画出,也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
材料制成。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圆心,并与落地区中心线垂直。
抵趾板应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漆成白色,其形状应为弧形,以便使其内沿与铁圈内沿重合。应将抵趾板安装在两条落地区角度线之间的正中位置,并固定于地面。注:可以使用国际田联以前规定的抵趾板。
抵趾板宽度为11.2~30厘米,内沿弧长1.22米(士1厘米),高出圈内地面10厘米(士2毫米)。
铅球应用固体的铁、铜或其他硬度不低于铜的金属制成,或由此类金属制成外壳,中心冠以铅或其他金属。铅
球的外形必须为球形,表面不得粗糙,结点处应光滑。
注:女子甲级使用的铅球与成年女子相同。
在上面规则的比赛中,只许使用组委会提供的器材,在比赛中不许改变。不允许运动员携带任何器材进入比赛场地。在所有其他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自备器材,但在比赛前应经组委会批准,这些检查合格并做有标记的自备器材,所有运动员均可使用。
铅球落地区
应用煤渣或草地以及其他适宜材料铺设落地区,铅球落地时应能留下痕迹。
落地区在投掷方向上的向下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0。
应用宽5厘米的白线标出落地区,其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圆心,圆心角为40度。
注:可用下列方法精确设置40度扇形落地区:在离投掷圈圆心20米处,二条落地区角度线相距13.68米,即每离开圆心1米,落地区角度线的横距增68.4厘米。
可用醒目的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每名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放置标志物时,应沿落地区角度线方向放置在角度
线外侧。
可用醒目的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最新的世界纪录,在合适场合也可标出最新的洲际或国家纪录。
握球和持球
★握球手的手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上,大拇指和小指支撑在球的两侧,以防止球的滑动和便于控制出球的方向。掌心不触球。
★握好球后,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左脚尖指向斜前方并与右脚弓在一直线上;右膝弯曲,上体向右倾斜扭转,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臂微屈于胸前,使球的垂直线离开右脚外侧,以加长用力距离和拉紧左侧肌肉。
推球时,右脚迅速用力蹬地,脚跟提起,右膝内转,右前送,使上体向左侧抬起,朝着投掷方向转动。当身体左侧接近于地面垂直一刹那,以左肩为轴,右腿迅速伸直,身体转向投掷方向,挺胸、抬头,右肩用力向前送,右臂迅速伸直将球向前上方约40-42度角左右推出(图)。球离手时手腕要用力,并用手指拨球。与推球的同时,左腿用力向上蹬直,以增加铅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球出手后,,右腿迅速与左脚交换,左腿后举,降低身体重心,缓冲向前的力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1、到指定的观众席位就座。
2、禁止在比赛场地内大声喧哗、打闹、争斗和吸烟。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静音状态。
3、要吝啬鼓掌。
4、运动员的支持要适时。
5、护公共设施,保持场内清洁。不要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和空瓶罐等。
奥运会男子铅球
奥运会女子铅球
雅典当地时间8月18日16点10分左右,在奥运会田径比赛女子铅球的决赛中,俄罗斯选手科尔扎连科以21.06米获得冠军。08年其有望再夺金牌。
2021年8月1日,中国选手巩立姣以20米53的成绩夺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巩立姣以20米53的成绩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今日头条.2021-08-01
随机推荐
铅球是世界田径赛场上的传统项目。铅球很重很圆,是一个表面光滑的金属球。在男子比赛中,铅球直径必须在110-130毫米之间,女子则在95-125毫米之间。
2021年8月1日,中国选手巩立姣以20米53的成绩夺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
项目历史
世界历史
在远古时期,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水平原始低下的生产力,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延续下去,不仅要跑得快,或迅速跳越障碍去追捕各种动物,或逃避猛兽的伤害,而且还要学会利用工具把石头、梭镖鱼叉等投得又远又准,以便击中猎物而获得食物。
奴隶制时期,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掷重石已成为重要的作战方法。为了提高各自的战斗力,掷重石就被当作重要的训练手段。古希腊时期,曾一度流传着投掷石块的比赛,并将此作为选拔大力士的重要标准。相传,在公元1150年左右,希腊雅典举行过一次规模宏大、声势浩大的掷重圆石比赛。根据规定,大力士们把圆石高高举起投向远方,以投掷距离的远近来决定优劣胜负。这可说是铅球运动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1340年,欧洲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炮兵用的是发射药炮。炮弹是用铁铸成的,样子像个圆球。一个炮弹的重量是16磅,合7.257公斤。为了使得炮手作战时装填炮弹熟练、迅速、敏捷,以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希腊人就在日常训练中让士兵用同炮弹重量大小相当的石头练习,并进行比赛。后来又用废弃的铅制炮弹代替石头进行模拟训练,这才是现代铅球的直接起源。
再之后,这一训练从部队流入民间,慢慢地变成了投掷铅球的游戏,并且很快得以传播,成为广受群众欢迎的体育竞赛项目。
1896年,铅球成为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投掷比赛正式项目。
1948年,1908年伦敦奥运会将女子铅球列为比赛项目。
1952年,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帕里·奥布莱恩以17.41米成绩破奥运纪录并获第1名,这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在奥运会史上首次成功运用。
1954年,帕里·奥布莱恩先后以18.23米、18.42米、18.43米、18.44米、18.54米5次刷新世界纪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此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20世纪70年代,巴雷什尼科夫发明旋转推铅球技术,由于旋转后难以控制身体平衡,只有极少数运动员使用。
中国历史
1932年,中国开始使用世界统一重量的铅球。
1949年后,中国铅球运动发展较快,辽宁省选手郑仁强六破全国纪录,成绩达到14.58米;随后解放军选手贺永宪18次改写全国纪录,将成绩提高到17.30米;1986年,辽宁运动员马永丰第一次突破18米,随后他连续8次改写自己创造的纪录,达到19.78米,创造了当时的亚洲和全国纪录。
比赛规则
应抽签决定运动员试掷顺序。
运动员超过8人,应允许每人试掷3次,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掷3次,试掷顺序与前3次试掷后的排名相反。如果在第3次试掷结束后出现第8名成绩相等,按规则第146条3处理。当比赛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掷6次。
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可在比赛场地练习试掷,练习组应按抽签排定的顺序进行,并始终处于裁判员的监督之下。
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持器械练习,无论持器械与否,均不得使用投掷或落地区以内地面练习投掷。
应从投掷圈内将铅球推出。运动员必须从静止姿势开始试掷。允许运动员触及铁圈和抵趾板的内侧。
应用单手从肩部将铅球推出。当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试掷时,铅球应抵住或靠近颈部或下颌,在推球过程中持球手不得降到此部位以下。不得将铅球置于肩轴线后方。
不允许使用任何装置对投掷时的运动员进行任何帮助,例如使用带子将两个或更多的手指捆在一起。除了开放性损伤需要包扎以外,不得在手上使用绷带或胶布。不允许使用手套。为了能更好地持握铅球,运动员可使用某种适宜物质,但仅限于双手。为了防止手腕受伤,运动员可在手腕处缠绕绷带。为防止脊柱受伤,运动员可系一条皮带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的带子。不允许运动员向圈内或鞋底喷洒任何物质。
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投掷后,如果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圈外地面,或触及铁圈和抵趾板上面,或以不符合规定的方式将铅球推出,均判为一次投掷失败。
如果在投掷中未违反上述规定,运动员可中止已开始的投掷,可将器械放在圈内或圈外,在遵守本条第12款的前提下,可以离开投掷圈,然后返回圈内从静止姿势重新开始投掷。注:本款中允许的所有行为应包括在规则第142条4中规定的一次投掷的时限之内。
铅球必须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试掷方为有效。
每次有效试掷后,应立即测量成绩。从铅球落地痕迹的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
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投掷圈时首先触及的铁圈上沿或圈外地面必须完全在圈外白线的后面,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圆心。
应以每名运动员最好的一次投掷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掷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
铅球投掷圈结构:投掷圈应用铁、钢板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其上沿应与圈外地面齐平。圈内地面应用混凝土、沥青或其他坚硬而不滑的材料修建。圈内地面应保持水平,低于铁圈上沿14~26毫米。也可使用符合上述规定的活动投掷圈。
规格: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米(士5毫米)。铁圈边沿至少应厚6毫米,漆成白色。
从金属圈顶两侧向外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至少为75厘米的白线。此线可以画出,也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
材料制成。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圆心,并与落地区中心线垂直。
抵趾板应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漆成白色,其形状应为弧形,以便使其内沿与铁圈内沿重合。应将抵趾板安装在两条落地区角度线之间的正中位置,并固定于地面。注:可以使用国际田联以前规定的抵趾板。
抵趾板宽度为11.2~30厘米,内沿弧长1.22米(士1厘米),高出圈内地面10厘米(士2毫米)。
铅球应用固体的铁、铜或其他硬度不低于铜的金属制成,或由此类金属制成外壳,中心冠以铅或其他金属。铅
球的外形必须为球形,表面不得粗糙,结点处应光滑。
注:女子甲级使用的铅球与成年女子相同。
在上面规则的比赛中,只许使用组委会提供的器材,在比赛中不许改变。不允许运动员携带任何器材进入比赛场地。在所有其他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自备器材,但在比赛前应经组委会批准,这些检查合格并做有标记的自备器材,所有运动员均可使用。
铅球落地区
应用煤渣或草地以及其他适宜材料铺设落地区,铅球落地时应能留下痕迹。
落地区在投掷方向上的向下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0。
应用宽5厘米的白线标出落地区,其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圆心,圆心角为40度。
注:可用下列方法精确设置40度扇形落地区:在离投掷圈圆心20米处,二条落地区角度线相距13.68米,即每离开圆心1米,落地区角度线的横距增68.4厘米。
可用醒目的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每名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放置标志物时,应沿落地区角度线方向放置在角度
线外侧。
可用醒目的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最新的世界纪录,在合适场合也可标出最新的洲际或国家纪录。
铅球技术
握球和持球
★握球手的手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上,大拇指和小指支撑在球的两侧,以防止球的滑动和便于控制出球的方向。掌心不触球。
★握好球后,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左脚尖指向斜前方并与右脚弓在一直线上;右膝弯曲,上体向右倾斜扭转,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臂微屈于胸前,使球的垂直线离开右脚外侧,以加长用力距离和拉紧左侧肌肉。
推球时,右脚迅速用力蹬地,脚跟提起,右膝内转,右前送,使上体向左侧抬起,朝着投掷方向转动。当身体左侧接近于地面垂直一刹那,以左肩为轴,右腿迅速伸直,身体转向投掷方向,挺胸、抬头,右肩用力向前送,右臂迅速伸直将球向前上方约40-42度角左右推出(图)。球离手时手腕要用力,并用手指拨球。与推球的同时,左腿用力向上蹬直,以增加铅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球出手后,,右腿迅速与左脚交换,左腿后举,降低身体重心,缓冲向前的力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观赛礼仪
1、到指定的观众席位就座。
2、禁止在比赛场地内大声喧哗、打闹、争斗和吸烟。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静音状态。
3、要吝啬鼓掌。
4、运动员的支持要适时。
5、护公共设施,保持场内清洁。不要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和空瓶罐等。
项目分类
奥运会男子铅球
奥运会女子铅球
夺冠热门
雅典当地时间8月18日16点10分左右,在奥运会田径比赛女子铅球的决赛中,俄罗斯选手科尔扎连科以21.06米获得冠军。08年其有望再夺金牌。
东京奥运
2021年8月1日,中国选手巩立姣以20米53的成绩夺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参考资料
巩立姣以20米53的成绩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今日头条.2021-08-01